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

[35週] 拜訪助產士

懷孕即將進入尾聲,體重增加卻越來越慢,兩週的進展竟然是48.3前進到48.5,兩週下來只胖了200g!莫非是夏天太熱,孕婦都沒好好吃午餐的關係...總之最近開始吃牛肉補體重了,不過因為寶寶頭很大,所以抱持著一種「希望他長胖但不要胖到頭」的奇妙心情,默默幫自己進補著。


懷孕後一直很忙碌,即使邁入32週,還是常常一天有兩、三個行程東奔西跑,只能以「也許比較好生」來安慰自己,這禮拜論文、工作、新書宣傳紛紛都告一段落,終於稍稍閒下來,能夠開始思考生產這件事。

(35週的模樣)


這段時間也到花蓮拜訪了邱明秀助產士,希望更了解生產過程與產前該有的生心理準備。助產士聽起來是很古老的職業吧?但邱明秀老師的助產所裡,還有超音波設備,一切也是健保給付,其實和一般小型婦產科差不多啦,重點是環境很舒適,很像在家中客廳聊天,沒有醫院診間的冰冷氣氛。




邱老師幫我做了超音波與內診,胎位很正,寶包生長狀況也很好,她也教阿澤會陰按摩,減少生產時會陰裂開的機率。會陰按摩在網路上蠻多資訊,也有不少講解圖,這裡就不多介紹了,簡單來說就是將手指伸入陰道往外拉壓,增加會陰肌肉的彈性,36週就可以開始做,網路上不少孕婦的分享都是自己做,但如果老公可以幫忙會輕鬆很多,畢竟肚子很大啊!對於會陰按摩也不必有太情趣的想法,因為很酸痛...你只會想踹飛老公。

(看起來很復古,但這是荷蘭正流行的聽胎音工具)

(據說聽起來像有人在打鼓~)

我一直相信懷孕生產是非常自然且本能的行為,就像受孕的過程一樣,不需要有太多外力借助,過去讀過的一些研究資料也指出,台灣從日治時期開始培訓專業助產士後,開始了由助產士協助在家生產的歷史,直到六O年代,在醫生團體的爭取與操作下,生產才從助產士手中逐漸轉移到醫院裡,所以半數的五年級生都是在自家誕生喔,六年級生的比例逐漸降低,到我們七年級生這一代,幾乎都在醫院裡誕生了。

算一算也不過30年的事,竟然就讓大家認為非在醫院生不可了,這點一直讓我想到農民噴灑除草劑除草也是這30年的事而已...如今也是認為非噴藥不可。人(社會)的習慣還真可怕啊!

在這段被醫院馴化的過程中,產婦被要求以不自然的躺姿出力生產(想想,躺著怎麼用力大便?)被綁上監測器不能隨意走動紓解陣痛,某些醫院還堅持剃毛灌腸,以動手術的觀點處理生產,當然剪會陰是一定要的,台灣有九成產婦都被剪會陰,理由是醫師怕不剪會裂開。另外還包括推宮底(壓肚子)、真空吸引把胎兒吸出來、打催生增快生產速度等等。

我所產檢的慈濟醫院,已經是號稱很溫柔的醫院了,但朋友的生產經驗還是讓我聽了心驚膽跳。我相信醫學專業,上述種種作為,一定有其醫學上的考量,但...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合理懷疑被濫用了呢?尤其是為了配合醫師時間打催生或是「先不要生」,或是選個醫師有空的時間剖腹,聽起來好像有點合理,卻又完全沒道理。

在上孕婦瑜珈課程時,瑜珈老師不斷強調溫柔生產,產程會有自己開始與結束的時間,寶包也會和媽媽一起奮力,畢竟媽媽有本事懷孕,就有本事生下孩子。我覺得要好好思考關於生產這件事,也要和產檢醫師好好討論,為自己作一份生產計劃書。

也許我對生產也太多美好的想像,美好指的不是「不會痛」,而是有沒有更多的選擇,去迎接一個新生命進入這個家庭。我也聽了不少建言與警告,將醫院生產的過程視為「人人必經之痛苦」,但真的是那樣嗎?因為30年來都是如此,所以未來也只能如此?多麼奇怪的觀點呢,即將要當媽媽的我,真的需要在未來的幾週,好好想想生產這件事。

(我手中的寶包是模擬新生兒大小的假娃娃)

(黃澄澄的姿勢大概是這樣,頭朝下、屁股頂著我的肚子!)

趁著生產前,也把握時間到處跑,和豆豆一起唷!



宜蘭冬山務農的廖德明大哥,
特地把家中一對兒子使用過的餐椅送我們,
我好開心!我喜歡這種有故事的東西!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